1. 定義
醫用充氣升溫儀(Medical Forced-Air Warming Device),也稱為充氣升溫毯系統、加溫毯、熱風毯、對流升溫系統,是一種主動式體外加溫設備。
它通過向覆蓋在患者身體特定部位(或全身)的一次性保溫毯持續輸送可控溫度的暖風,利用對流熱傳遞原理,有效預防和治療圍手術期或危重癥患者的低體溫癥。
2. 核心原理
對流熱傳遞: 設備主機內的加熱元件將空氣加熱到設定溫度。
內置風機將加熱后的空氣通過軟管輸送到與主機連接的一次性保溫毯中。
保溫毯由特殊材料(通常是帶有微孔的薄膜或透氣無紡布)制成,允許暖風均勻、柔和地透過毯面吹拂在患者皮膚表面。
暖風與皮膚直接接觸,通過對流方式將熱量高效傳遞給患者身體,從而提升核心體溫。
3. 主要組成部分
主機:
核心控制單元,包含加熱元件、風機、溫度傳感器、控制電路板。
提供溫度設定(通常在32°C - 44°C之間可調)、風速調節(低/中/高)、運行狀態顯示(溫度、報警信息)等功能。
通常有安全保護機制(如超溫保護、進風口堵塞報警)。
軟管: 連接主機和保溫毯的管道,用于輸送暖風。長度通常足夠覆蓋手術床或病床周圍。
一次性保溫毯: 核心耗材,有多種類型:
全身毯: 覆蓋大部分身體(如上半身毯、下半身毯、全身長毯)。
局部毯: 針對特定部位(如肩部毯、下肢毯、兒科專用毯)。
手術洞巾毯: 設計用于手術區域,覆蓋患者同時留出手術切口部位。
材質: 要求透氣、舒適、低致敏性、無菌或清潔包裝(根據用途)。
結構: 內部有特殊風道設計,確保暖風均勻分布并從微孔中滲出。
4. 主要功能與應用
核心功能: 主動、安全、高效地提升和維持患者核心體溫。
主要應用場景:
術前: 在等候區或麻醉誘導前開始加溫,預防低體溫發生。
術中: 是預防術中低體溫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廣泛用于各種手術(尤其是時間長、體腔開放、大量輸液輸血的手術,如骨科、腹部外科、心胸外科、器官移植)。
術后: 在麻醉恢復室或病房繼續使用,促進體溫恢復,減輕寒戰。
圍手術期:
急診科: 搶救創傷、失血性休克、溺水等導致低體溫的患者。
重癥監護室: 治療因感染性休克、膿毒癥、大面積燒傷、嚴重創傷等導致的低體溫或需要恒溫管理的危重患者。
新生兒科/兒科: 有專門設計的低風量、小尺寸保溫毯,用于預防和治療早產兒、低體重兒及兒童的體溫過低。
血液透析: 防止透析過程中因體外循環導致的熱量丟失。
腫瘤科: 用于某些需要保持體溫的治療場景。
5. 核心優勢與重要性
高效升溫: 對流加溫是目前預防和治療低體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遠優于傳統棉被或水循環毯。
主動預防: 可在低體溫發生前就開始干預,效果更佳。
顯著降低并發癥:
降低手術部位感染風險: 低體溫會損害免疫功能。
減少術中術后出血: 低體溫影響凝血功能。
減輕心臟負擔: 低體溫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律失常風險。
縮短麻醉蘇醒時間: 體溫正常有助于藥物代謝。
減輕術后寒戰: 提高患者舒適度。
縮短住院時間: 減少并發癥可加速康復。
使用便捷: 設備操作相對簡單,護士和醫生易于掌握。
患者舒適度高: 暖風輕柔,覆蓋面積大,體感舒適,不限制患者活動(局部使用時)。
靈活適應: 多種規格的保溫毯適用于不同手術體位、不同年齡和不同加溫需求的患者。
安全性較好: 現代設備有完善的溫度監控和報警系統,燒傷風險極低(但仍需規范操作)。
6. 重要注意事項與潛在風險
燙傷風險: 雖然罕見,但如果:
溫度設置過高。
軟管出口直接長時間接觸皮膚。
保溫毯堵塞(如被重物壓住)導致熱風無法散出而局部積聚高溫。
設備故障(溫度傳感器失靈、超溫保護失效)。
預防: 嚴格遵循操作規范,避免最高溫檔長時間使用,確保毯子通暢,定期檢查設備,避免軟管直吹皮膚,特別注意感覺遲鈍的患者(如麻醉、神經損傷、嬰幼兒)。
皮膚損傷: 長時間使用或對材料過敏可能導致局部皮膚問題(如壓瘡風險區域需注意、接觸性皮炎)。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感染控制: 保溫毯為一次性使用! 嚴禁重復使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理。
禁忌癥:
嚴重燒傷創面(熱風可能加重損傷或引起疼痛)。
某些需要低溫保護的情況(如心臟停搏手術中的特定階段)。
對材料嚴重過敏者(罕見)。
某些開放性傷口需謹慎評估。
設備維護: 主機需要定期清潔(尤其是進風口過濾網)和預防性維護,確保性能和安全。
噪音: 部分設備風機運行可能產生一定噪音,在安靜環境中可能被注意到。
成本: 設備購置和一次性耗材(保溫毯)會產生費用。
7. 使用要點總結
評估: 評估患者低體溫風險或當前體溫狀況。
選擇: 根據患者體型、手術/治療部位選擇合適的保溫毯類型。
連接: 正確連接主機、軟管和保溫毯。
放置: 將保溫毯平整覆蓋在患者需要加溫的區域(通常是非手術區域),確保無折疊、無重壓,毯面朝向患者皮膚。
設定: 設置合適的溫度和風速(一般從適中溫度開始,根據患者反應和體溫監測調整)。
啟動: 開機運行。
監測: 持續監測患者體溫(建議使用核心體溫監測,如食道或膀胱探頭)、皮膚狀況、設備運行狀態(溫度、報警)。避免最高溫檔長時間使用。
結束: 當患者體溫穩定達標或不再需要時,關閉設備,移除保溫毯并按規范丟棄。
記錄: 記錄使用情況、患者體溫變化和反應。
總結
醫用充氣升溫儀是現代醫療中預防和治療低體溫癥的關鍵設備,尤其在圍手術期護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通過高效、安全的對流加溫方式,顯著降低了低體溫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適度。正確選擇、規范操作、嚴格遵守感控要求和注意潛在風險是確保其發揮最佳效益和安全性的關鍵。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